设计校园雕塑的主题时,要考虑其自身的造型的艺术性;同时还要尊重校园的历史文脉,反映出每个校园独特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还应处理好它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建筑的关系以及与植物的配置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在校园景观中“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形成美好的意境。
人们对具象艺术的思考与表现也从来没有因为花样百出的现代艺术的挤压而终止过,在后现代艺术的大潮中,随着对新具象雕塑表现可能性的探索,像曼祖等当代具象艺术家努力沿着传统艺术精神的轨迹孜孜以求,不断创新,为我们提供了具象雕塑新的表达方式。从文化发展的现状角度来考察,具象艺术在今天的文化现实中又逐步成为重要的内容(怎么成了重要内容),反思其艺术的发展轨迹,具象雕塑在传统的艺术源流基础上迈开了新的步伐,审视其中的规律和价值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校外校园文化建设机构参与学校文化建设,体现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是件好事,无可厚非。但如果这些机构的角色转变不好,对教育的理解不够,特别是对学校文化建设自身的特点缺乏足够认识,且不能结合教育的本质和学校实际进行个性化的阐释,那么,校外校园文化建设机构给与学校的就可能不是正能量,而是负能量。
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好的学习风气会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学生综合发展和学生建设都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在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充分挖掘、整合文化育人的资源,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是学风建设新的突破点。
学校文化建设是“做”的学问,这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纲领。一个“做”字,内涵丰富。“做”是判断与选择,它挑战校长的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做”是执行,它挑战教师团队的文化执行力,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做”还是反思,没有反思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自新。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分成表层建设、中层建设和深层建设三个层次。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幼儿教师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考虑个体教师知识、态度和技能的提升和改进,还应考虑教师工作环境,学校组织文化和结构。从服务文化、节奏文化、团队文化、效能文化的角度,建设良好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文化是对教师专业的认同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和文化支持,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的条件。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史上的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正确思考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学校理念文化系统的建构要突出个性,凸显特色,就要做好四个“走进”、一个“对接”。一是要走进学校所在的社区文化,从社区文化的物质和精神的形态中深掘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文化资源;二是要走进学校已有的文化氛围,捕捉已有的优秀文化元素;三是要走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找寻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四是要走进校长的心灵,获取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诉求。最后要将上述文化中的精神元素与当前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培养人才的标准和教育改革的要求等对接,形成学校理念文化系统的建构方案..“走进”不到位,理念文化系统就缺失文化根基,便无法彰显学校文化的个性;“对接”不到位,理念文化系统就显示不出作为学校的教育特点,更无从谈特色学校的建设。
向学生讲述学校的发展历史,向学生介绍各行各业代表,教唱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对学校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形成学校精神。学校充分发挥宣传窗、黑板报、校史陈列室、阅报栏、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及时报道学校的新人、新事、新面貌,加强对学校刊物的管理指导,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优秀的作品鼓舞人。